產業鏈上的核心企業不僅在資金、資源上掌握著優勢,同時在貿易數據源上,也擁有絕對的掌控權,這為核心企業開展供應鏈金融,提供了先天優勢,同時,也是核心企業擴展利潤增長點的一次絕佳機遇。
首先,金融科技不是產業信用的創造者,而是產業信用的傳遞者,真正的信用創造者是供應鏈中的企業,但作為金融科技可以通過技術讓信息更為透明從而傳遞信用。
其次,金融科技還可以是金融生態的促進者,靠技術真正地預示風險,讓投資者了解和管理風險,從而促進資金的流動。

一端是資產,一端是資金,金融科技能發揮的作用是進一步讓底層交互客觀化,債權結構客觀化,末端業務自治化、主體信用自治化。我們首先來看資產端:
1、底層交互客觀化,意味物物交互與人物交互的客觀反映,以往金融風控s是基于對人的控制。但完全依靠控制人,難度太大。交易、角色的驗證與不可篡改,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業務背景真實性基礎上的細粒度風險管理,這在以往很難做到,因為很難把每一個環節都管控起來。
2、業務末端自治化,指末端自治和行為驅動的自組織智能業務實現。
3、債項結構客觀化,指如何做到業務與資產的交叉核驗,以及電子訂單、運單、箱單、倉單和物流交割與應收帳款的動態匹配。
4、主體信用自治化,能夠通過業務和金融活動客觀反映主體信用,運用技術客觀反映金融資產的真實信用和多級供應鏈主體信用。

一、服務價值的實現
應用了金融科技以后到底能產生什么價值,這是在金融科技運用中首先要思考的問題。
1、用金融科技降低運營成本,即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。
2、降低交易成本,這是供應鏈金融與傳統的供應鏈金融的區別。降低行業交易成本意味著不僅僅要解資金問題,還要建立交易的標準、信用,實現信用的可傳遞。如果信用無法在供應鏈里傳遞,就很難優化整個行業。
3、價值就是推動產業競爭力,推動產業信用的確立,實現金融深度服務產業,讓金融科技更深入地與產業結合。
二、多主體建構的生態
組織方、資金方、政策方、需求方四方形成了多主體的生態。
三、交易與金融資產的高效融合
金融與產業結合的問題是最重要的。供應鏈金融不同于金融供應鏈,金融供應鏈的作用是讓更多的金融機構有機組合起來。
供應鏈金融是通過產業供應鏈運營與管理引導金融進入。金融供應鏈包括了投資機構、籌資機構(銀行/信托/基金/眾籌)、ABS、保險、理財機構等等,供應鏈的升級可以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。
四、“AI+金融”
金融與產業結合的問題是最重要的。供應鏈金融不同于金融供應鏈,金融供應鏈的作用是讓更多的金融機構有機組合起。
“AI+金融”真正實現了金融服務智能化的轉型。首先,產業鏈在長久運營發展過程中,包括各類采購、生產加工制造、銷售等環節,沉淀了大量的數據載體,但由于傳統金融服務方式的弊端,產業鏈上的中小企業很難獲得有效的金融支持,而通過智能化數據分析,讓企業授信方式得到了創新,將主體信用轉化為資產信用,同時也降低了金融服務的風險,解決了產業鏈中小企業融難題。
總的來看,供應鏈金融在金融科技的加持下,產業和金融的深度融合顯得更為突出和緊迫,融合的過程中也呈現出新的趨勢和特點,在行業效率提升和生態模式的優化方面彰顯了自己的獨特實力。
來源:愛思維供應鏈服務平臺